原标题:建设“经济强、百姓富、环境美、社会文明程度高”的新江苏
江苏省委书记 娄勤俭
图①:徐州地铁地面段。
资料图片
图②:俯瞰南京。
冯 芃摄(人民视觉)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江苏时,要求我们努力建设“经济强、百姓富、环境美、社会文明程度高”的新江苏。江苏以高水平为鲜明导向,扎扎实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,确保成果经得起实践、人民、历史检验。江苏始终牢记嘱托,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,持续推进思想解放,紧扣“高水平”、突出“全面性”,着力丰富提升全面小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,狠抓各项目标任务落实,实现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。
一、切实担负起经济大省的责任,推动经济发展由“速度领跑”转向“质量领先”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。坚持变中求稳有“进”的信心,优化结构有“稳”的定力,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,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平稳运行。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,人均GDP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。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,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“双向融合”,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,布局建设紫金山实验室、姑苏实验室、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,重点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6.5%。把补齐交通短板作为最紧迫任务,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铁路、机场、港口、过江通道等加快建设,全省高铁总里程达2215公里,从“十二五”末的全国第十四位跃升至第二位。把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建设作为开放的总揽,实施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等计划,高标准打造徐州国际陆港、淮安空港、连云港海港、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开放平台,畅通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。2020年,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35.2亿美元。把粮食生产作为必须端牢的饭碗,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,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,而且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二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,为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生活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努力让群众感受到生活新变化。在解决相对贫困的基础上,加快富民增收步伐。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,254.9万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全部帮扶达标。坚持既要保障好百姓生存发展的“头等大事”,也要重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“关键小事”。重点补齐全省小康的突出短板,实施苏北农房集中改善,顺应“四化”同步要求,有序引导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居住,3年来累计改善农房24.5万户,农户满意度达93.3%,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了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。针对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民生痛点,加大改革创新和保障力度,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%。在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,生态环境也在加快改善。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任务要求,5年来,累计整体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700多家,腾退沿江岸线60.3公里,流域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。2020年,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1%,水环境国考断面优Ⅲ类比例达86.5%,环境质量创“十三五”以来最佳水平。
三、面对社会治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,立足江苏发展所处的阶段特征,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坚持系统观念,遵循发展规律,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。以坚实的底线保障发展。统筹发展与安全,探索建立风险防控四项机制,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。坚持“砸笼换绿”“腾笼换鸟”“开笼引凤”,联动解决“重化围江”和苏北小化工问题,安全第一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成为全省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。以科学的方法提升治理效能。持续巩固“不见面审批”改革成果,全省市场主体突破1200万户,营商环境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坚持“可知可控、精准防控”,发挥“大数据+网格化+铁脚板”机制作用。以先进的文化凝心聚魂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百科观深入人心,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,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高质量推进,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,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、自豪感空前增强。
迈上新征程,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“在改革创新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,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,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”,这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、总命题、总要求,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。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,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,聚焦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生活、高效能治理,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,不断把“强富美高”新江苏建设事业推向新的高度,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
责任编辑:蒋晓桐
原标题:江苏省委书记在人民日报撰文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